明尼苏达目标中心球馆的计时器显示距离终场还有8分42秒,独行侠以89-84领先森林狼,此时卢卡·东契奇持球突破,一个变向过掉防守队员,直奔禁区而去,森林狼的杰登·麦克丹尼尔斯从侧翼补防,下一秒,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麦克丹尼尔斯双腿张开,形成一个类似“剪刀”的动作,直接将东契奇绊倒在地,裁判哨声响起,全场哗然。
这一发生在西部决赛第三场关键时刻的争议动作,迅速引爆了篮球圈,场边解说查尔斯·巴克利在中场评论时毫不留情地批评:“这动作就是纯粹的脏!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
比赛进行到第四节关键时刻,东契奇持球发动快攻,麦克丹尼尔斯从左侧迅速移动试图阻止,当东契奇起步准备上篮时,麦克丹尼尔斯突然跃起,双腿呈剪刀状交错,直接夹住了东契奇的腿部,导致后者失去平衡,重重摔在地板上。
裁判经过回看后,吹罚麦克丹尼尔斯一级恶意犯规,从多个角度的慢镜头回放可以清晰看到,麦克丹尼尔斯的双腿确实做出了一个明显的夹人动作,这与篮球比赛中常见的防守动作有着本质区别。
东契奇倒地后立即抱住自己的右腿膝盖,表情痛苦,独行侠队医迅速上场检查,幸运的是,经过短暂调整后,他能够继续比赛,在随后的罚球中,东契奇两罚全中,帮助球队将领先优势扩大到7分。
TNT解说团队对这次犯规展开了激烈讨论,巴克利直言不讳:“我看了三十多年篮球,这种‘剪刀脚’动作从来就不属于篮球比赛,麦克丹尼尔斯可能不是故意的,但结果就是这是一个危险动作,可能终结球员职业生涯。”

肯尼·史密斯补充道:“在那种速度下,这样的动作极其危险,韧带撕裂、脚踝扭伤、甚至更严重的伤害都可能发生,联盟必须审视这类动作。”
独行侠主教练杰森·基德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看到卢卡摔倒的那一刻,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是我们球队的核心,这种针对腿部的动作不应该出现在篮球场上,很高兴他没有受伤,但联盟需要保护球员。”
当事人麦克丹尼尔斯则为自己辩护:“我只是想制造进攻犯规,动作确实有点笨拙,但我绝对不是故意要伤害他,我尊重卢卡,他是一名不可思议的球员。”
东契奇本人对此反应相对冷静:“这是篮球的一部分,有时候在激烈的比赛中会发生这种事情,我的膝盖有点疼,但应该没问题,我们必须专注于下一场比赛。”
“剪刀脚”作为一种危险防守动作,在篮球史上曾多次引发争议,这一动作因双腿交叉像剪刀一样而得名,主要危害在于:
它直接攻击球员的支撑部位,特别是在空中失去平衡的球员,无法控制落地姿势,极易导致膝盖和脚踝严重受伤,前公牛队球星德里克·罗斯就曾因防守球员的不规范动作导致多次膝盖重伤,状态大幅下滑。
这类动作往往出其不意,进攻球员在全力冲刺或起跳时根本无法防备,2015年,勇士队球员安德烈·伊戈达拉就曾因类似动作导致左膝扭伤,缺席了数周比赛。
NBA联盟近年来已多次强调要保护球员安全,特别是针对“非篮球动作”的判罚越来越严格,2022年,联盟甚至专门出台了针对“危险防守动作”的补充规定,明确表示会将这类动作列为恶意犯规,严重者可能面临禁赛和罚款。
NBA对恶意犯规的判罚经历了漫长演变过程,在80年代末期,由于比赛身体对抗过于激烈,联盟于1990年正式引入恶意犯规规则,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
近年来,随着球员运动科学和健康保护意识的提升,联盟对危险动作的处罚越来越严厉,特别是针对可能影响球员职业生涯的犯规,联盟往往会在赛后重新审查并追加处罚。
根据NBA官方规则,一级恶意犯规是指“不必要的接触”,而二级恶意犯规则是“不必要且过度的接触”,通常情况下,“剪刀脚”这类动作至少会被判为一级恶意犯规,如果裁判认定意图明显或结果严重,甚至可能直接判罚二级恶意犯规并驱逐出场。
社交媒体上,这次犯规引发了球迷的激烈争论,一位独行侠球迷在推特上写道:“这明显是故意的!麦克丹尼尔斯知道他们防不住卢卡,所以采用这种肮脏的手段。”
而森林狼球迷则持不同观点:“慢动作回放总是让一切看起来更糟,麦克丹尼尔斯只是试图制造进攻犯规,时机没掌握好而已。”
体育媒体人也分成两派,著名篮球分析师比尔·西蒙斯在个人播客中表示:“无论意图如何,这种动作必须从比赛中清除,球员的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
而前NBA球员JJ·雷迪克则相对中立:“我在比赛中也曾做过一些后来后悔的动作,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判断失误,重要的是联盟要持续传递明确信息——这类动作不可接受。”
根据NBA惯例,联盟办公室很可能在赛后重新审查这一犯规,虽然当场裁判只吹罚了一级恶意犯规,但联盟有权在回顾录像后升级处罚或追加禁赛。
历史上有过类似先例,2016年季后赛,骑士队的德雷蒙德·格林因一个危险动作虽然当时只被吹罚普通犯规,但赛后联盟追加了一级恶意犯规,并因此禁赛一场,直接影响了总决赛走势。
考虑到目前正处于分区决赛的关键阶段,联盟的处理将格外谨慎,一方面需要保护球员安全,维护比赛公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度干预,影响系列赛的竞争平衡。
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如何在保持比赛激情的同时确保球员安全的讨论,篮球作为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不可避免地会有身体接触,但界限在哪里?
近年来,NBA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球员,包括更严格的恶意犯规判罚、 concussion协议、负载管理政策等,随着球员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比赛节奏的加快,防守球员往往会在情急之下采取非常规动作。
专家建议,联盟应当从青训阶段就开始强调规范防守动作,同时通过更严厉的处罚震慑危险动作,一些前球员还建议,应该引入类似冰球的“严重误判”制度,对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动作无论意图如何都予以严惩。
本次事件发生在西部决赛的关键时刻,无疑为接下来的比赛增添了更多看点,独行侠最终以105-100赢得了第三场比赛,总比分2-1领先,但麦克丹尼尔斯的这次犯规可能会影响整个系列赛的走势。
如果联盟追加禁赛,森林狼将失去一位重要的外线防守者,这对试图限制东契奇的森林狼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即使没有追加处罚,这次事件也已经点燃了两队之间的敌对情绪,接下来的比赛身体对抗可能会更加激烈。
对于东契奇个人而言,这次犯规可能会影响他的进攻方式,球员在遭遇如此危险的犯规后,往往会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攻击篮筐的侵略性可能受到影响。
东契奇被麦克丹尼尔斯“剪刀脚”绊倒的事件,超越了单次犯规的范畴,引发了关于篮球运动本质的讨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篮球中,如何平衡胜负欲望与体育精神,如何定义合理的身体对抗边界,如何保护球员的健康同时保持比赛的观赏性,都是联盟、球队和球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正如巴克利在评论中所说:“我们都热爱竞争的激烈,但有些底线永远不能跨越,球员们的职业生涯比一场比赛的胜负重要得多。”
篮球运动的发展始终伴随着规则的完善和对球员保护的加强,这次事件或许将成为联盟进一步规范防守动作、强化球员安全保障的又一个转折点。